USA 800.430.4095
International 001.566.252.3789
Try Our Other App!
百憂解真的是「優解」嗎?
利用 SIRS Issues Researcher, 了解憂鬱用藥的不同觀點
2021年提案通過「在國中課綱加入學習心理疾病的章節」,因此從健體課本,我們知道過多壓力可能造成身心傷害與異常行為,例如攻擊行為、強迫症、焦慮症、憂鬱症等。初步了解憂鬱症的臨床症狀後,我們也學習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走出藍色風暴。
那麼,還可以如何獲得更多憂鬱症相關資訊?了解更多治療方法與觀點?
在Issues Researcher裡檢索字詞Depressed,就能找到與憂鬱症有關的各類型資源。
點選進入「憂鬱症」主題包後,首先可閱讀一段名詞解釋,快速掌握憂鬱症概念。
我們了解到根據憂鬱的輕重程度,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最常見的是心理治療與服用抗憂鬱藥物(例如:百憂解)。但有一派人認為利用冥想等治療方法,會比服用抗憂鬱症藥物有效,且副作用更少。
對此,Issues Researcher 整理出「是否應該為患有憂鬱症的人開抗憂鬱藥」的正反觀點。
例如文章②提到一項驚人的研究結果:
長期使用抗憂鬱藥物後停止服用,有 56% 的人在12 個月內再次陷入憂鬱,相較之下,不停藥的人中只有39% 的人出現憂鬱症復發,說明抗憂鬱藥物確實對患者有治療效果。
▲ 提供藍思閱讀分級、引用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