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學術 • 科技 • 圖書館的對話』 研討會紀要 |
|
|
第33屆台北國際書展圓滿落幕,同時延續往年傳統於書展第二天(2/5 (三) ),在世貿展覽中心二樓第四會議室舉辦「學術.科技.圖書館的對話」研討會,邀請重量級學者共襄盛舉。
本次研討會邀請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 孟祥瀚副教授,主講「復刻東臺灣——從更生日報復刻版談起」,透過報紙復刻,探索花東歷史與地方文化發展;前故宮博物院院長 吳密察教授,將探討「AI與歷史研究」,帶著來賓們一同了解數位技術如何改變學術領域;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項潔特聘教授 則以 「玩出數位人文」 為題,分享跨領域的數位應用;此外,漢珍數位圖書總編輯 黃智偉 也將介紹全球首發、漢珍近期發現並出版的的《復刻臺灣新報【南部】1944~1945》,分享這項珍貴發現如何為臺灣研究資源開啟新視野。
期盼與會者在本次研討會中獲得豐富的新知,不僅深入理解學術、科技與圖書館的交會,也能透過以下文章再次回顧精華內容,加深對議題的思考與應用!
|
|
|
|
各位學術界與圖書館界的老師及先進,大家早安、大家好。非常感謝各位今天 蒞臨本屆台北國際書展及這一場「學術 • 科技 • 圖書館的對話」研討會。農曆 新年剛過不久,今天是大年初八,下個禮拜才是元宵節,在此謹向各位先拜個 晚年,敬祝各位在新的一年,平安健康、順心如意…(Read more) |
|
|
|
|
復刻東臺灣-從更生日報復刻版談起
國立中興大學 歷史學系 孟祥瀚副教授
|
|
|
|
第一場演講很榮幸邀請到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的兼任副教授 孟祥瀚博士,探討東台灣極具代表性的《更生日報》復刻版。《更生日報》創刊於民國36年,在東部廣設駐點,對於戰後初期的東臺灣而言,是一份極具歷史價值的報紙,詳實記錄了當時的社會變遷,特別是在交通、物價、糧荒及政治發展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見證…(Read more) |
|
|
|
|
|
|
|
|
復刻臺灣新報【南部】1944~1945 漢珍數位圖書公司 黃智偉 總編輯
|
|
|
|
第二場次邀請到漢珍數位圖書黃智偉總編介紹復刻臺灣新報【南部】1944~1945。此套復刻紙本大書於2024年5月底出版,由漢珍與臺南市立圖書館、國立臺灣圖書館合作取得授權,對臺灣史及東亞史研究具重要價值。《臺灣新報》有兩個版本,分別出現在日本統治初期與末期,此次漢珍復刻出版者為日治末期的《臺灣新報》 … (Read more) |
|
|
|
|
|
|
|
|
AI與歷史研究
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國史館館長、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吳密察 教授
|
|
|
|
第三場我們很榮幸邀請到前故宮院長、國史館館長、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吳密察教授。吳教授是研究台灣史和近代日本史的專家,更曾擔任臺灣三大館的首長要職,對學術和文化領域影響深遠。吳老師這場演講著重在AI 與歷史學的交流,並與現場來賓分享過去25年來,歷史學和電腦科學領域的交流脈絡:過去2001年至2012年… (Read more) |
|
|
|
|
|
|
|
|
玩出數位人文 國立臺灣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項潔 特聘教授
|
|
|
|
第四場邀請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項潔教授主講。項教授強調,學者如何發掘研究問題至關重要,尤其與臺灣現有豐富且實用的資料庫密切相關!研究者可藉由資料庫探索並提出新的問題,進而開啟不同的研究視角,因此本場演講亦從此角度切入。歷史研究的三大核心在於「新史料、新工具、新問題」,而為什麼要探討數位人文? … (Read more) |
|
|
|
|
|
|
|
交流座談:吳密察教授、項潔教授;主持:關雅茹/漢珍副總經理
|
|
|
|
最後很榮幸能請到吳密察教授與項潔教授一起來跟我們進行交流座談兩位老師分別從人文跨足科技與從科技轉向人文,這樣的跨領域經歷十分難得,想請兩位分享其中的契機與轉變歷程。吳密察教授分享以前他的老師們將資料寫在紙片上將其一字排開查找,他認為歷史學者須與時俱進學習科技工具的使用,
… (Read more) |
|
|
|
|
|
|
|
|
|
|
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總公司】電話:(02)2736-1058 傳真(02)2736-3001
【南部辦事處】電話:(06)302-5369 傳真(06)302-5427
漢珍官網 │ 漢珍粉絲團 │ 漢珍部落格 │ 漢珍Line好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