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熱播的韓劇《鬼怪》有段情節小編迄今仍念念不忘。劇中鬼怪在異國幫助一個被家暴的小男孩,還告訴他學校考試某題答案。多年後小男孩成為耄耋老人平靜過世,鬼怪親自送別時,問男孩為什麼當年考試已被預告答案是4,他卻寫了不同的答案。
男孩:「我怎麼算都是2才對,就算知道答案還是一樣,所以就沒有寫上去,因為那是我解不開的問題。」
鬼怪:「不,你解得很好,你的選擇才是你人生的正確答案…很多人會留在發生奇蹟的瞬間,希望我再幫他們一次,因為他們知道我的存在,好像把奇蹟寄放在我這一樣。你的人生是靠你自己改變的,因為這個理由所以我一直在支持你。」
美國ESPN體育台節目主持人Victoria Arlen就是那種獲得奇蹟卻沒有停留在發生奇蹟的瞬間,繼續努力前進的人。Arlen小時就是個游泳好手,11歲卻因罹患罕見疾病成為植物人,無法動彈四年後,她突然可以眨眼與家人溝通,透過不間斷的復健,她終於可以移動上半身,卻仍被判定因脊隨受損下半身將永久癱瘓,只能坐輪椅。她的哥哥不想她終日消沉,把她丟進泳池,她發現自己能雙手游泳前進,於是每天苦練8小時,竟然在17歲時成為殘奧會選手並贏得金牌,她接著每天訓練10小時,又經過幾年,她不僅奇蹟般可以如正常人行走,甚至還參加舞蹈節目比賽。
Arlen奇蹟似地恢復眨眼能力後,如果選擇這樣就好,也許終生只能躺在床上動眼動嘴,但她一直選擇與生命的遭遇反抗,不間斷地努力,自己創造接下來的每個奇蹟。
我們沒有Arlen的遭遇,無法真正體會她一路走來不肯放棄的艱辛,但仍有遇到重大生命議題,感到無助、惶恐,覺得自己無法做選擇,而希望有奇蹟或他人出現幫助的時候。心理學已實驗證實我們有「好逸」的傾向,大腦的預測編碼理論則證明大腦會試圖以最小的能量成本來處理環境中的訊息,換句話說,我們傾向於選擇那些不需要大量認知資源的任務。所以,生活中我們難免會想投機,挑選簡單的途徑。
不管是向有經驗的人請益,或是求神問卜,我們花了許多時間從外在獲得肯定,確認我們每一步的選擇,期待別人給我們指引,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以外的條件、資源,再用旁人的經驗來評估,如果又獲得幫助,更想一直依附,卻沒想過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變因。
小編過去曾因職業選擇花了許多錢詢問靈媒,也曾因感情、人際關係問題連續幾週不眠不休執著於線上求籤解籤,還自學紫微命盤,希望能找到最正確的方向與答案。汲汲營營追找最佳選擇的某一天,突然想到「如果每個選擇都讓我猶豫不決,那究竟是這些選擇都不對,還是是我自己的問題呢?」
小編思量後自行做了當時覺得正確的決定,之後一路順遂與顛簸交迭,每一個時點的選擇都再產生新的發展,因此體會實現的成就感,也承受挫折,學會即時止損,習得「不後悔」這個課題。
我們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做選擇,偶爾也獲得他人協助。必須記得無論我們是否獲得奇蹟或幫助,最重要的都是自己要努力不懈,堅信自己值得更好的境遇。我們所做的每個選擇,都是不同進程的起點,能產生更多的可能性,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做錯選擇還能改變的機會。
所以,不要害怕做決定,也不要在面對艱難的生命現象時放棄努力,勇敢創造自己的實相吧!